不要你觉得,也不要奶奶觉得:孩子的健康评分,得看这份“体内成绩单”
2025年09月08日有句调侃说得很真实:成年人的世界容不下一个胖子,小朋友的世界容不下一个瘦子。
在我们的传统观念里,胖嘟嘟的孩子常被夸“有福气”“养得好”。不少家长也常这样安慰自己:
“小时候胖点没关系,长大自然就抽条了。”
“现在功课累,胖一点才结实、扛得住。”
——如果你也这样想的,请先看完下面这组数据:
🔰 全国6-17岁的儿童青少年里,每5个中就约有1个超重或肥胖;
🔰 儿童期肥胖通常会持续至成年期。一项大型国际研究对11.4±4.0岁的肥胖儿童随访约23年后发现,其中82%成年后依然肥胖。
01 肥胖如何“偷走”孩子的健康?
肥胖绝不只是“体型问题”,儿童时期的肥胖,其危害会持续到成年,几乎伤及全身每一个系统: ✴ 生长发育:肥胖会干扰性激素平衡,容易导致女孩性早熟,而男孩则可能出现发育延迟或男性乳房发育、隐匿性阴茎等问题。这两种情况也都会加速骨骼成熟、提前闭合生长板,从而影响孩子的最终成年身高。 ✴ 代谢系统:可能导致血糖、血脂等异常,让糖尿病、高血压、脂肪肝等慢性病过早地找上孩子。 ✴ 心理与社交:容易产生自卑、抑郁情绪,遭受欺凌和歧视,影响学习能力和社交发展。 所以,家长要适时放下滤镜,孩子太胖真不是“福气”,而是一连串“健康炸弹”。
02 我家娃到底胖不胖?
很多家长判断孩子胖不胖,还停留在“和同龄人比一比”“看起来壮不壮”的阶段。但科学的判断远不止于此。
自查指标:BMI和腰围值 身体质量指数(BMI)是筛查肥胖的重要工具。与成人固定的BMI临界值不同,儿童青少年的BMI标准必须结合年龄和性别来判断,因为孩子的正常体脂是动态变化的。 家长可以通过以下表格,根据孩子的年龄和性别,查找对应的BMI值进行判断:
这个标准怎么用?
第一步:计算BMI 测量孩子的体重(千克)和身高(米),然后用公式BMI=体重(kg)/[身高(m)]²进行计算。 举个栗子:一个10岁男孩,身高1.4米,体重45千克。他的BMI=45/(1.4×1.4)≈22.96。
第二步:对照表格 找到对应的年龄(10岁)和性别(男)。查看界限值:超重为19.6,肥胖为21.9。 在上面的例子中,22.96>21.9,因此这个男孩的体重状态属于“肥胖”。 当然,BMI也有一定的局限性,它无法区分体重来自脂肪还是肌肉。有些孩子经常运动、肌肉发达,他们的BMI可能偏高,但并不代表肥胖。 反之,有些孩子虽然BMI正常但体脂很高,早早有了小肚腩,这种情况也是要警惕的,我们可以通过测量腰围值来评估。
腰围测量方法 孩子自然站立,双臂适当张开下垂,两足分开30~40cm,露出腹部。测量时平缓呼吸,软尺下缘距离肚脐上缘1cm处并经两侧十二肋骨下缘与髂嵴上缘之间的中点,水平环绕一周测量。
根据国家标准,儿童青少年的腰围≥同年龄、同性别第90百分位数(P90)即为高腰围,提示中心性肥胖风险。 P.S.中心性肥胖(腹型肥胖)意味着脂肪主要堆积在内脏周围,持续损害代谢健康,与高血压、高脂血症、糖尿病等疾病的关系更为密切。 大家可以对照下面的表格筛查:
BMI计算和腰围测量是家长在家就能轻松操作的儿童体重初步筛查方法,便于我们及时接收孩子身体发出的“警报”。当自测发现异常,建议及时带孩子到专业医疗机构面诊和检查。
03 孩子体重异常 要查什么?
在让孩子减肥之前,更重要的一步是:进行科学的医学评估。因为体重异常只是一种外在表现,我们要先弄清楚原因,后续的体重管理才能更有针对性。 那么,专业的儿科评估通常会关注哪些方面呢? 01 体成分分析:看看体重来自何方神圣 不同于普通的体重秤,它能通过生物电阻抗等技术,精确分析出孩子体内的脂肪、肌肉、水分分别占多少。更重要的是提示内脏脂肪是否超标,这是判断中心性肥胖健康风险的重要标准。
02 代谢功能检查:看看代谢系统是否“亮红灯” 过多的脂肪会干扰孩子正常的糖脂代谢。因此,医生通常会建议检查: ⭕ 葡萄糖相关:评估是否存在血糖异常的风险。 ⭕ 血脂:评估血脂是否异常。 ⭕ 肝功能:这是筛查非酒精性脂肪肝的重要指标,很多肥胖孩子肝功能指标已悄然升高。 本次健高儿科18周年庆特别推出了好价体重管理评估套餐,一站式精准筛查!
总而言之,孩子体重异常,首要任务不是盲目减重,而是进行一次全面的“健康摸底”。我们追求的不仅仅是秤上数字的变化,更重要的是孩子长远的健康。
【参考文献】 【免责声明】